讯(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毕凤玲 特约记者 李庆林 通讯员 朱新文)“春风吹不到的地方”“种下一粒种子不见得结出一粒粮食”“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村民对曾经九女峰山区的生动描述。
而如今的九女峰已然换了天地,水泥路畅通整洁,乡村游热火朝天,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近年来,岱岳区以泰山九女峰示范片区为主阵地,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区域联建“五联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区域内组织联建、人才联育、问题联解、活动联办、产业联营,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片区党委筑牢基层堡垒,党建人才“双增强”
连日来,忙坏了北张村乐惠农业项目的负责人朱乐,她走村串户,为村集体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村里现在开会都叫着我们,真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朱乐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张村村主任助理。
“之前有一户村民的桃园,一年能挣2000元,我们就以2400元的价格把果园租过来,再让村民入园工作,统一标准打造后开放给游客采摘,桃园收入大幅增加。”朱乐介绍,不仅如此,企业还通过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对村民进行订单式培训,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难的问题,让他们获得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
“朱主任是电商达人,又是村里的领导,她来了,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当地村民乐开了怀。
推动企业负责人任第一书记、村主任助理等职务,是岱岳区通过“组织联建”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在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岱岳区委组织部坚持广开言路,听取鲁商九女峰(泰安)乡村振兴有限公司对片区19个村“两委”班子,在政治站位、组织协调、服务意识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征求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意向人选的意见建议,为选优配强班子、推进区域组织联建探索了新路径。
“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岱岳区由道朗镇党委牵头,联合片区内企业党组织和19个村党支部成立片区党委,由镇党委委员担任片区党委书记,企业、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片区党委委员。同时,推动鲁商九女峰(泰山)乡村振兴有限公司、乐惠农业等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岱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宁告诉记者。
组织功能得到强化,基层各项工作就注入了活水。在此基础上,道朗镇积极培育“红色头雁”,重点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培养发展了长期在村承包山地的外地人刘长利入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利用山景房、石头院打造高端民宿,村民人均收入由不足5000元增至了万元以上;引导里峪村、丰山村等先进党支部帮带朱家庄村、莲花池村等其他后进村,帮带新成立支部的企业完善党建规章制度,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抱团共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格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联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道朗镇一方面组建劳务联合服务中心,培训12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将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直接卖给游客,6000亩果园变身26个采摘园,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另一方面,成立新时代新知青创业联合体,建成知青博物馆、创业孵化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先后吸引王兆祥、陈峰等300余名优秀人才来乡返乡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泰安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对片区内党员、干部、人才优先培育。搭建农村、企业双向用人平台,提高企业骨干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水平和能力,培养一批农村技术人才、劳动力进企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岱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高明法说。
联席会议破发展难题,颜值气质“双提升”
“压根儿没想到这几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要是早这样,俺们村肯定没有光棍儿了。” 北张村村民陈振玲打趣道。
陈振玲一家干了30多年的水泥运输生意,和脚下这条路“打了半辈子交道”。就在几年前,脚下的柏油路还是破败的乡间土路。遇到雨天,土路变成了泥巴路,车辆来往,车辙印越轧越深,陈振玲装着驮筐的车子极易陷进泥里,男人在前面掌稳车把,女人在后面推,行进艰难。“鞋子都经常陷到泥里,村里人几乎都帮俺们家推过车。”陈振玲回忆。
修路,资金是首要问题,区域“问题联解”为破解道路建设资金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道朗镇由片区党委牵头,建立了区域联席会议机制,每月组织一次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共同执行片区党委决策决议,推动片区内问题联解、资源共享。
“2017年,建设原材料上涨,导致施工方成本增加,施工方的积极性不高。联席会议决定邀请中联水泥的总经理到实地查看,争取中联水泥的支持,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且价格保持不变,保障了顺利施工。”道朗镇党委组织委员贾玉琳介绍,近年来,道朗镇克服财政困难,筹资2.4亿元实施道路建设、电力改造等工程36项,九女山路、连村路、环山路将19个村串珠成链,一条条宽敞笔直的“暖心路、致富路、幸福路”打通了富民强镇的“筋骨脉络”。
路修好了,受益最大的还是当地的村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北张村与乐惠农业合作,创作出巨幅墙绘,建设精品民宿,还搞起了特色农业,建成特色农产品采摘园,让村庄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果说“问题联解”打通了富民强镇的“筋骨脉络”,提升了乡村“颜值”,那么“活动联办”就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气质”,成为民风淳朴、乡村文明、邻里和谐的“助推器”。
“共办党建活动,可以有效激发辖区居民参与共治、共建的活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贾玉琳介绍,道朗镇以片区党委为单位,统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实行片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围绕交通秩序、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党员参与治理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动共办文化活动,特聘艺术专家4名、文化村主任6名,并由片区党委牵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集体“双增收”
路通了,水活了,产业怎么搞?“党支部就像一块磁铁石,能把群众紧紧吸引凝聚起来,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贾玉琳说,道朗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产业联营的方式,组织群众、盘活资源、用活资产、激活潜力,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北张村村民金连风首先尝到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甜头”:“村里都是靠天吃饭的山坡地,以前家里种些花生玉米,一年到头满打满算收入4000来块钱。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不用担心收成,一亩地的流转费就1200块钱。”
流转了土地的金连风一家也并没有离开熟悉的土壤,除了土地流转的费用,她还赚到了一笔“服务费”。2016年,丰山村第一个成立了“泰山丰草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黄精种植,他们成了村合作社的工人。“以前庄稼人自家种地,从来没有说计算人工费的。现在我们给村里的合作社干活,每月还能领1000多元的工资。”金连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村集体以水浇地的价格流转村民手里的山坡地,村集体承担种植风险,先给群众吃下定心丸。”丰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华告诉记者,经过四五年的生长,丰山村2200多亩黄精已经成熟,下一步将对村里黄精产业的收入进行分红,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一部分分给村里的百姓。
“道朗镇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招,建立了健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集体和村民以土地、院落、山林等资源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定期按股分红,已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7家,红利共享发展成效明显。”道朗镇党委书记王建斌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党组织优势,党建引领区域联建,围绕农产品、乡村游、民宿、餐饮等主导产业,科学规划片区产业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以企业带动村级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站采用的投稿文章或网络素材从互联网整合而来,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提供证明材料并联系本站予以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news.com.cn/17340